职业背债人是指那些以背负债务为职业的人员,他们并非因正常的生产经营或生活需求而产生债务,而是故意承担大量债务。
从各类借贷平台递交申请,一旦平台放松警惕,咬钩下款后,他们就把借来的钱据为己有,并且绝对不会把钱再还回去。
因为他们“赚钱”的途径是欠钱不还,然而这样做真的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他们难道从不担心会受到道德上的审判,给自己的形象溅上无法抹去的污点?不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一辈子背着“老赖”的身份苟活?亦或他日生活困顿时,因为当年一时糊涂致使无人敢伸手援助?
他们的生活与困境究竟是理所应当还是咎由自取?或另有隐情?
没有人能站在从天而降的馅饼前,心中没有一点波澜。
许旭(化名)讲述了他的故事。那时他面对着中介,心里站在他的背债起点不停思量,反复裁夺要不要把重要的那一步迈出。
中介口中的背债仿佛是被世人漏下的美差,只要前往指定的城市,住一段时日,按照他们的指示完成一套流程,钱就这样钻进了自己的口袋。期间也不需要为了吃住担心,会有人帮他打点这些。
许旭心里打鼓,找到银行从业的朋友询问详情,又找到律所工作的朋友咨询风险,他们的口径出奇的统一。“不能拿你怎么样。”许旭在探听到专业人士的口风后,心一横,踏上了他的背债之路。
但当他真正走进背债人的生活后,才发现这行里有不少生活困顿的人。上到父母双亡,家中有老人患病急需用钱,被逼近绝路的小年轻,下到失业已久寻觅出路未果,决心放手一搏的“无业游民”。
他们总能找到各自的理由,拿自己的征信做赌注,祈求借此一举换来一个安稳富足的人生。
背债中介四处散布信息,就像放了一张打捞他们的大网,中介态度恳切,再三向即将“上钩”的客户保证,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只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致富之路。
基本上所有的背债人都会在日复一日的游说下渐渐麻木,对于征信的问题也是轻描淡写一句无所谓。反正做完这个决定钱就来手里了,下半辈子的事以后再管吧。
事实确实也像中介说的那样,去他们指定的城市居住一段时间,按他们所说的签署一些合同,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背债人再返还故乡的时候携带的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下的财富。
在背上债务后,背债人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为了躲债,他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再找到他恐怕是难事了。万一还是有催债的找上门来,也只能咬死了说自己一分没有,还不上钱。
正所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许旭这次算是告别飞机和高铁了,不过他决定买辆车。小孩上学的问题,日子还久,以后总有办法。工作的事情,还是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就可以了。
筹谋了半天,许旭彻底明白过来以后能走的路就少了。
许旭现在的的日子不算难熬,他手头的钱还比较充裕。可是其他有先见之明的“倒霉蛋”发现自己债务缠身,钱却有不少都供给了别人。
有的人觉得自己被薅了羊毛,在提心吊胆之余他们还偶尔咬牙切齿,暗自悔不当初。
和中介讨价还价?行不通的,事办完了,中介就像把没有价值的人踹下贼船一样,一脚把曾经的客户踹进黑名单。
即使真正联系到了之前的中介,背债人是头一次背债,中介可不是头一次和背债人打交道。他们无论抗压能力还是从业经验都远超背债人百倍,有的是制服背债人的招数。冷言冷语一通,不几日就能把难缠的背债人打发走。
不必谈什么人性凉薄,卸磨杀驴。本来这就是一锤子的买卖。中介的话确实都是实话,但是实话没有说全往往比谎话还害人。
是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样,钱也确实到手了,但中介不会提起背上债务之后如泰山压顶般的精神压力。背债是有欺骗性质的,很少有背债人能坦然度过受骗后的每一天。心境一变,哪怕是山珍海味也会食之无味。
久而久之,每一位背债人就会明白,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任何回头的余地,余生也只能挣扎了。
只是得知了半遮半掩的真相就冲动地孤注一掷,不衡量利弊就匆匆的把自己的下半辈子拿上赌桌。或许他们确实有身不由己的理由,但同情他们也的确是件难事。
普通人很少会想到要去背债过活,往往只有那些被逼进绝路的人会赌命运还在眷顾自己,或者是胆大妄为异想天开者。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介会冒着违法的风险去给一伙亡命之徒牵线搭桥?又是谁贼胆包天纵容他们的罪行?
其实不难发现,根据背债人许旭的描述,整个背债的流程是:
首先中介会带背债人前往指定城市,随后中介会收走他们的银行卡和优盾,以便于打造流水,通过银行的审核,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背债人签署各类合同,以便于二押房屋进行贷款。
期间背债人的衣食住行,买房子花的钱通通都是掏中介的口袋。不要觉得中介都是冤大头,如果不是有更高的回报,中介为什么要从事这项职业。
事实上在这条利益链中只有背债人是懵懂的待宰羔羊。钱是打着他们的名号从银行“撸”来的。
银行的人不是傻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就随便把大笔的钱交给一个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所以加上银行的第三方内鬼,背债之路才能彻底走通。
“内鬼”开口,钱就“撸”下来了。“撸”到手的所有钱,背债人和第三人相当,能分到三四成,剩下的就是中介的报偿。
看到这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违法的人一定是能轻而易举的获得超乎想象的利益才会铤而走险。
虽然不能捕风捉影、草率地听信一面之词,但是放款的是银行,钱是经由他们审核之后,再从他们的手流向背债人的。没他们开这个口子,这条产业链就发展不起来。
银行在审核时收到的背债人的资料信息,可以说是中介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贷款审批前,银行就是凭借这些资料决定放不放款,要放多少的。干这行的内鬼打心底里就明白什么是假的,但是干一单能比得上五到十年的收入,只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好一本教人铤而走险的生意经。如果不是有利可图,恐怕很少有人会愿意卷入这些事情。
在眼前看见一只蟑螂时,往往意味着看不见的地方蟑螂已经泛滥成灾。同样的道理,当职业背债人走入人前时,这门营生往往已经发展成熟,且规模不小了。
越来越多有关的新闻报道让更多普通民众了解到了背债这条产业链。有细心的人发现,背债人似乎是这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但真正分到他们手中的利益却并没有很多。除了银行的“内鬼”,还有一位关键角色,那就是背债中介。
看某一单中介可能分到的并不多,但是与背债人不同的是,背债中介这个职业是某种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一波羊薅秃了还可以换一波。他们就像是一种特殊的推销员一样,干一单就能拿到几万块的分成。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提升了惩罚的力度,有的中介也遭了殃,不只是背债人,就连他们也逃不出法网去了。有从业多年的背债中介们曾言,确实这几年对他们的监管渐渐严格了起来,生意也没那么好做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介们的本事也见长,他们通过搜寻信息,更加努力找到供客户可钻的空子,然后立刻行动。
相应的中介有自己的生财秘籍,诸如要避免“树大招风”,这年头生意太火热容易叫人看出端倪,必须要小心行事。要懂得煽风点火,告诉想要入伙的背债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叫他们速下决心。
但是老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眼看着风声越来越紧,中介们陆续开始思量自己抽身的时机。但这始终是一股不良之风。
有中介坦言,找他做这活的人,最小的才刚成年,而背债人里也多有穷途末路的赌徒之流,或者白日做梦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想要走上背债这条人生下坡路,简直易如反掌,只要存了这个念头,在网上稍加搜寻,由中介牵线搭桥,钱就到了手里。
钱到手后,很少有背债人能够按照自己从前设想的方式按部就班的把钱花掉。过个几年,他们就重新变得穷困潦倒,他们就像消耗品一样,被人顶着自己的名捞来大把的钱财,经了两手分到自己手里的一点点钱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留住。
毕竟赌徒可能会有所收获,但真正挣钱的是从不下场的庄家。那一笔钱在背债人眼里堪比巨款,但付出的代价,却比他们得到的要多得多。
任何产业都是应运而生的,如果没有独特的需求,恐怕很难维持一门独特的营生。
背债这种行为,该行为的获利者究竟该不该受到谴责?走上绝路的人或许有令人绝望的经历,铤而走险之辈也有必须冒险的理由,但这样的行为当然不该受到支持。
背债这个行当要承受的心理与精神压力是远超普通生活的,更何况背债人们的余生都要活在被“阉割”的自由里。听起来十分轻松,可是午夜梦回时他们要面对的,是孤注一掷后无法抹去的不安。
而那些不法之徒终有一天会被绳之以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千万不能做了别人的垫脚石。毕竟过安心踏实的人生,才能真正的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