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加减法”背后是民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44:00    

江西兴国中学食堂的泔水桶现在基本成了“摆设”——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红烧肉汤汁浸润的米饭被学生们一扫而空。而在一年前,学生就餐率不高,有的甚至吃几口就直接倒掉,不可口的饭菜让学生宁可吃泡面。

“孩子不愿意吃食堂的饭,说都是大肥肉。”该校学生家长谢女士以前经常骑车送饭。那时候,校门口挤满“保温盒大军”,“有时堵得电动车都挪不动”。

“校园餐”不好吃、不营养、不健康,学生和家长多有怨言,事实是否如县教体局等主管部门所言,是“学生挑食、众口难调”?江西省兴国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暗访时发现端倪:某中学食堂午餐的黄瓜汤是“打折”的,配送的食材有一部分被食堂工作人员克扣。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垄断“校园餐”供应的某供餐企业以次充好,供应不达标食材。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调查该企业财务资料、食材采购资料时发现,食材采购价格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低等次产品。

经过深入调查,兴国县纪委监委发现了该县教体局原局长庄某“靠教育吃教育”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职能部门履职不力、层层失守是乱象根源。”办案人员王冰说,庄某接受供餐企业利益输送,帮助其绕过公开招投标,直接续约校园“营养餐”供餐服务合同,对企业使用不达标食材供餐等行为视而不见。

主管部门失职失责,造成基层学校上行下效。2019年,未经充分调研论证,县教体局就将学生营养餐基础餐费标准上调。虚高定价造成基础餐费大量结余,一些学校通过虚增大米、燃油等支出,从中捞取好处。

“通过案件查办把盖子整个揭开了。”兴国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去年以来,该县对“校园餐”领域立案查处了一批人,对庄某等4人采取留置措施,党纪政务处分12人,查处8所基层学校套取营养餐基础餐费问题。

高压态势形成强大震慑——多名党员干部和教师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退缴违纪违法资金。

《“校园餐”风险防控和品质保证监督监管操作指引》的出台,使专项整治迎来了从乱象整治到系统治理的新阶段——以严肃整治推动全链条整改,开启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加减法”之变。翻开这本凝结着兴国县“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的文件,每个章节都清晰指明工作重点、易发问题和监管重点,具体指导各责任部门“怎么办、怎么管”。

林琼华此前是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去年底刚调任县教体局局长,“从监督者变成执行者,更懂‘责任’二字千钧重”。7份发自县纪委监委的《工作提示》摆在她的案头,是“提示”,更是督促。在兴国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县教体局、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3轮次拉网式排查,督促全县375所学校举一反三整改“校园餐”问题1533个。

主管部门责任压实了,群众负担减轻了。兴国县严控“校园餐”盈利比率,提高菜品质量,义务教育学校早晚餐学生每人每餐降价1元,幼儿园在原基础上下降10%,全县每年减轻家长负担达千万元。

食材决定饭菜品质。“以前来检查基本是走马观花,现在有专人驻点开展监督。”更换后的供餐企业负责人姜连辉说,“食材上有小瑕疵、小黑点的,都要当场退货。”

光盘行动成为最直接的“满意度调查”:现在,平川中学平均每日就餐学生增加150人次,每日多消耗400斤大米、160斤肉类。

这场改革还改变了校园生态。教师“小灶”取消后,老师和学生同吃大锅饭。“现在不仅是陪餐,而且是共餐,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兴国三中教师邱琛说。

饭菜质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食堂就餐的学生多了、门口送餐的家长少了;实打实的检查增加了、走马观花的视察不见了……一系列“加减法”,背后是民生账、政治账。兴国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构建校园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要长期坚持下去,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从严从实推动整改整治,切实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记者 徐梦龙 自江西兴国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