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瞭望 | 让食堂就餐成为公务接待常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7:13:00    

文 | 李广春

曾几何时,无论是上级来人检查督导,还是外地来客考察学习,到了饭点,多是到单位食堂自购饭票吃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公务接待也有了规范要求,按理说来人接待应不成问题,殊不知这不成问题的问题却让一些公职人员作了难:既怕接待超标,又怕待客不周,于是变着法子搞变通,虚报人数变相提高餐标有之,摊派接待暗地转嫁负担有之,有的干脆违规超标接待,相关顶风违纪违法案例屡见不鲜。

徐骏图/本刊

其实,上级来人是检查督导工作,外地来客是考察学习取经,他们对吃喝住宿等并不苛求照顾、对陪同保障等也无额外需求,察实情、学真经才是主要任务。有些地方对此视而不见,把公务接待理解为好吃好喝款待、殷勤保障招待等,不在来客的根本需求上做文章,这就把劲使偏了。

究其因,无非“两怕”:一怕丢面子。国人向来讲究待客之道,“在家不可不省,待客不可不丰”,尽量好吃好喝好招待,以示尊重;二怕得罪人,怕吃喝招待不周冒犯领导、客人,被人扣了“印象分”。总之,怕形象受损是一些地方公务接待违规不绝的活思想,以为抬手不打笑脸人,吃喝、住宿、陪同等接待好就可以博取好感,何况买单的是公款。

慷公家之慨搞超标招待危害不小。一方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的多起涉及“超标准公务接待”典型案例表明,超标招待不仅违纪违规,而且可能存在借吃喝招待等掩盖贪腐行为的违法情况,觥筹交错间暗度陈仓的行为,对公权力廉洁根基的侵蚀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好吃好喝好招待无助于工作实益,超标接待反可能给人留下坏印象,弄巧成拙、自毁形象之事也不鲜见。因为大多数人心里自有一杆秤,并不会因为种种超标安排就罔顾事实讲违心话。

明明超标招待与工作无关,一些地方还明里暗里搞变通,有的甚至将工作餐异化为招待宴。这不仅反映出一些同志纪律观念淡漠,而且暴露出综合治理的艰巨繁杂。

根治顽症需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比如餐饮接待既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依规接待的氛围,鼓励来客不增加基层负担,主动到单位食堂就餐,或自行社会用餐;又需要接待单位按章办事,只为来客提供就餐方便,把精力聚焦于业务工作;更需要创新工作手段,根据新形势对来客在食堂就餐做出便于操作的规范流程。推行全省公务卡消费联动,公务人员出差可以在当地机关食堂刷卡就餐就是一个办法。此举既方便来客工作,又使基层接待简单,把大家从烦琐的接待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在解决问题、做好业务上。

说易做难。将来客招待都放在食堂,杜绝超标接待还需在思想上正本清源,行动上自我革命,守住遵章守纪的初心,冲破人情世故的面子,管住虚荣攀比的念头。让每一次接待都回归务实推进工作的本意,让公职人员不再为了所谓的“待客周全”越过红线,清风正气必将充盈公务接待的每一个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