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奏响文旅振兴最强音 莱西市水集街道以“莱西周末” 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9:44:00    

鲁网7月1日讯(记者 葛万彩 通讯员 谭旭东)首届“生态莱西湖·休闲渔乐季”推出20余项特色活动、“山东手造”青岛(莱西)展示体验中心开馆、第十一届仙足山文化旅游节举行……今年以来,莱西市水集街道以打造“胶东文旅目的地”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莱西周末”文旅活动,为生态、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3月份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其中外地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500余万元。

绿色发展美了山水鼓了钱袋

5月24日,第十一届仙足山文化旅游节举行,特色美食、精彩演出把氛围拉到满格,这里见证了水集街道生态治理的成效。曾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荒山,通过“山体复绿与水系连通相结合”模式,建成7.8公里生态步道、3座蓄水湖,将废弃石坑改造成美丽的湖泊景观,桑葚种植面积从300亩扩至2000亩,村民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

近年来,水集街道依托大沽河、潴河等水系治理成果,构建起“一廊三带”生态格局:西部仙足山果香走廊,东部潴河湿地公园,中部大沽河、产芝湖生态绿道。这些生态资源不仅改善了环境,更为“莱西周末”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周末前来休闲观光。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西山鱼馆营业额同比增长15.63%,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非遗+”模式活了技艺亮了文化

5月20日,占地1200平方米的“山东手造”青岛(莱西)展示体验中心开馆,成为文化传承新阵地。这座由水集街道主导建设的非遗展示中心,馆内500余件非遗珍品琳琅满目,莱西木偶戏、马氏巧饼、蟾宫酒等12项省级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沉浸式体验工坊更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开馆当日,吸引1000余人次参观体验。

水集街道创新推出“非遗+”发展模式,为“莱西周末”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产芝村,百年老宅改造为“有间云居”非遗民宿集群,徽派艺术元素与非遗相得益彰;产芝书院每周举办 “国学经典” 诵读活动,吸引3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街道积极培育40名“乡村手艺人”主播,通过直播电商,去年带动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直播电商为非遗技艺和产品搭建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让非遗真正‘火’出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胶东花饽饽博物馆馆长迟金艳如是说。

目前,通过“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研学体验”融合模式,实现非遗年综合收益超千万元,“莱西周末”已成为传承与弘扬非遗的重要平台。

文旅产业升级火了业态富了生活

5月1日,首届“生态莱西湖·休闲渔乐季”活动在水集街道莱西湖畔举行。该活动深度融合“生态+”与“休闲+”理念,推出20余项特色内容,涵盖生态食材对接、美食品鉴、名厨交流、生态捕鱼实景体验及“渔”秀比赛等。活动现场,莱西湖鳙鱼、鲢鱼等特色名菜惊艳亮相,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同时,亲子采摘、红色教育、非遗民俗等体验板块,为游客带来多元文化体验,成为“莱西周末”文旅活动的一大亮点。

水集街道通过串联北部仙足山农旅融合示范区、中部产芝湖生态文旅创新区两大产业集群,“五一”期间推出的“48小时微度假”线路,整合采摘研学、非遗手作等元素,接待游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65%;吉米星际乐园吸引4000人次参与。

“莱西周末”以蓬勃之势,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发展,水集街道正通过这一模式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多美好生活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