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工匠家门口就能增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8:19:00    

博罗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成员赖荣辉在自己的村里工作。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会长陈海强(右)在画施工图纸。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的工匠在施工。

博罗乡村工匠在建设郭前村的管网工程。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成立于2019年,工匠队伍从86人壮大至216人。图为城西村。

沿着县道223线走入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崭新的柏油路笔直延伸,两侧绿树成荫,随着惠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城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育和管理持续深化,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下称“共富联盟”)正式成立。不只是郭前村,在整个引领区,乃至惠州市,这样的共富故事正不断上演。

共富联盟吸引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工匠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带领乡村工匠蹚出一条共富新路。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林文通 廖钰娴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足不出村月入过万元

7月8日,在郭前村境内的223线县道北侧,排水沟和骑行碧道正在紧张施工。挑浆、看线、涂抹、打磨……博罗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的建设工匠们干劲十足。

“离家近,能顾家;活计多,收入也稳定。”老家就是郭前村的工匠赖荣辉说起共富联盟直竖大拇指。他介绍,做了30多年水泥工,哪里有活去哪里,深圳、东莞各地跑,离家里远,生活也不稳定。“接入工匠协会,进了共富联盟,不只是做工稳定了,还能亲身参与家乡的建设,很开心。”

在龙门县龙城街街道城西村,工匠廖的清受访时正坐在百果里景区乡村驿站屋顶盖瓦片。“以前在外边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每天忙不赢,一个月能出工二十五六天。”廖的清说,现在是引领区建设机遇,项目建设不断,除了刮大风或下大雨天气,做工基本没有停过。

对于收入情况的变化,廖的清介绍,做工的单价基本是差不多的,主要是体现在工作的稳定性上。以前做做停停,一个月做个十几天,加入联盟后,每月出工有二十五六天,一个月的收入就从五六千元增加到了一万多元。

这不是孤例,而是在惠州乡村建设工匠的就业新常态。

近年来,建筑行业环境的变化对农村工人就业带来显著影响。如何有效解决乡村工人就业问题,面对惠州“百千万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惠州各级住建部门纷纷探索成立乡村建设工匠协会,组团提升技能,参与辖区项目工程建设。

经过前期探索,今年5月,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统筹5家各级工匠协会正式成立共富联盟,推动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的跨区域协作,全面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吸纳乡村建设工匠参与项目建设,真正让工匠们有活干、有钱赚。

“成立共富联盟,深挖厚养,推动乡村建设工匠队伍从各自为政走向珠联璧合。”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经济师李建军介绍,两个县级乡村建设工匠协会成立初期,只有108名会员工匠,其中博罗58名、龙门50名。随着共富联盟的搭建,持续吸引工匠们加入,截至目前,两个协会共吸纳工匠473名,其中博罗123名、龙门350名。

规模不断增大,乡村工匠活计如何保障?博罗县住建局总工程师雷林辉以博罗辖区情况为例介绍,

对于乡村工匠,协会积极与引领区内各项目参建单位进行供需对接,引导“百千万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向工匠倾斜,充分导入乡村工匠资源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帮助数千工匠提高技能

依托共富联盟,乡村工匠实现家门口就业,“百千万工程”项目也迎来了新助力。

“项目规模不大,周期较短,用工是个难题。”中铁广州局横河镇郭前村风貌改造项目经理张宝强介绍,乡村工匠都是很成熟的技术工,按照项目施工标准专项培训后很快就能达到用工需求。“项目从4月启动建设,乡村工匠的占比一直保持在15%以上,本地工人的人数就更多,占比超过四成。”

“除了解决了项目用工难题,乡村工匠还帮助项目避了很多坑。”张宝强说,作为施工方,我们对建筑技术把控在行,但是否符合地方建筑惯例和风俗习惯,工匠们给了很多指导。例如改造中对房屋门框和窗沿的改造设计,工匠们从村民居住习惯和风俗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合理优化建议,有效解决问题,受到村民的认可。

“最懂引领区的工人一定是这些在引领区成长起来的乡村工匠们。”龙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志兵介绍,当下的龙门正在紧抓共富联盟机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乡村工匠项目库和人才库,展示工匠专长,促进项目需求与工匠专长精准对接,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城乡建设风貌。

随着联盟规模的不断扩大,惠州乡村工匠也加速从乡村师傅变身技术“巧匠”。

砌砖、粉刷、扎钢筋……近日,一场精彩的乡村建设工匠技能竞赛活动在博罗泰美上演。全市7个县(区)及共富联盟共计8支队伍、72名选手在砌筑工、钢筋工、抹灰工等3个竞赛项目上展开现场竞技。

时针拨回至5月底,首届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示范培训班举行,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讲师等知名专家量身定制课程,“专家授课+现场观摩+基地实训+讲评考核”,帮助乡村工匠从“土师傅”向“巧工匠”转变。

“协会内部会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大家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师傅,理论和技术要领一讲就通,技能提升得很快。”共富联盟理事长、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会长陈海强介绍,过往工匠们都是师傅传帮带,凭着经验在干活,通过理论培训,加上实操练习,很快就能领会操作要领,大幅提升后续做工标准和品质。

共富联盟多等级“培训+实践”模式的搭建推动人才队伍的迅速壮大。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市共计已培训乡村建设工匠3440名,其中2867名工匠取得《广东省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

“土师傅”成了“巧工匠”,共富联盟揽活也更有底气。

李建军介绍,该局正在有序推动博罗县、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分别成立劳务公司,组织乡村建设工匠承接项目、提供劳务服务。通过与引领区内各项目参建单位对接,当前已梳理出20个可供工匠参与项目,可承接劳务分包合同金额约1137万元,预计参与建设工匠可达470余人。

■案例

由“卖力气”变成“卖技术”

龙门城西村

农民工匠收入翻番

在惠州龙门,曾经拎着工具箱走街串巷找零活的泥瓦匠、木工师傅们,如今已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榜上有名,获评“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

从2018年10月成立之初整合“散兵游勇”,到如今拥有成员超200人、涵盖十二大工种,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2019年7月,协会党支部成立,4名党员工匠成为攻坚克难的“主心骨”,他们和老工匠主动结对年轻匠人,手把手传授各自的绝活,大家一同提升技艺。协会党支部还积极联动龙门县住建部门,系统化开展钢筋工、砌筑工等培训,推动全员持证上岗。目前,协会成员已从原本的86人壮大至216人。

近年来,在党支部带领下,协会秉持“微利”原则,组织农民工匠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从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到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如今,农民工匠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就业机会,他们也为龙门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工匠力量”。

协会成员的匠心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融入对家乡的深情。他们承接的污水处理、农房改造等工程,以过硬的质量和更优的成本,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大家的日薪也从约200元跃升至400元,年人均收入达8万元,比起以往“单打独斗”提高30%以上。

“以前靠熟人介绍或者自己接零活,现在协会帮我们接工程,还组织我们学技术,大家从‘卖力气’变成‘卖技术’,收入也更稳定了。”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协会成员老徐满面笑容。

谈及未来如何带动更多农民工匠吃上“技术饭”,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会长陈海强表示,协会将建立人才库,搭建跨区域项目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订单共享”,吸引更多工匠返乡就业,最终形成“一匠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声音

中铁广州局横河镇郭前村风貌改造项目经理张宝强:

工匠经验丰富

有力补充项目用工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根据建设内容跟共富联盟、工匠协会对接,提出用工需求,然后引进本地的乡村工匠参与项目建设。本地工匠经过协会系统性培训,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进入施工现场后根据标准化施工流程进行一次专项培训,短期内就能满足我们的用工需求,对项目用工是个很大的补充。

目前,企业主要跟工匠协会对接,协会根据用工需求、空闲工匠人数来进行后续安排,流程会略显繁琐。希望联盟或者协会能建立起一个工匠数据库,让施工单位通过程序或网站自行查询,实现与工匠快速对接。

博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雷林辉:

资源共享

促乡村工匠就业增收

成立共富联盟主要目标就是促进优势资源的共享,要提升工匠的技能水平,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以往乡村工匠就业主要是靠包工头组织,现在通过共富联盟就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共富联盟优先支持乡村工匠参与到政府及国企投资的项目中。

博罗当前正积极推动在博罗的央企和工匠协会签订框架协议,优先保障乡村工匠参与其中。同时推动工匠协会成立了劳务公司,通过劳务公司改变工匠以往“单打独斗”的情况,实现大家抱团发展。

龙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志兵:

搭建乡村工匠人才库

与项目精准对接

当前,龙门紧抓共富联盟机遇,通过强化服务保障,整合社会资源和强化工匠管理,建立起乡村工匠项目库和人才库。项目库优先选择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中适合乡村建设工匠承接的装饰装修、农房改造、道路景观等劳务分包工程,为工匠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人才库通过展示工匠专长,来促进项目特点与工匠专长的精准对接,将技术精湛的乡村工匠通过劳务公司的输送到“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中,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建设风貌,不断提升“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品质。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会长陈海强:

联盟促全市工匠

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一方面,工匠协会和共富联盟的成立,给乡村工匠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小到村子里的农房改造工程,大到市一级的重点工程,我们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经过培训,工匠们的技艺不断提高,获得市场的认可,收入也随之提高。共富联盟自成立以来,就已经组织开展了一场培训活动以及一场技能竞赛,这些活动也给各个工匠协会提供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在联盟的推动下,龙门的工匠也积极投身到其他县区的重点项目建设中,大家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链接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组成:

1.惠州市乡村建设工匠协会

2.博罗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

3.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

4.龙门县龙城街道乡村工匠协会

5.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