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征46%的关税,到美国和越南启动贸易谈判,在越南的中国工厂们还没来得及应对,关税“闹剧”就暂停了
编辑|刘以秦
从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越南加征46%关税,到4月10日,特朗普宣布暂缓关税政策,同时越南政府声明称,美国和越南同意启动贸易协定谈判,同意相互取消关税壁垒,越南的中国工厂们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周。
4月3日早上八点半,张俊驰看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关税的消息。他的对美贸易客户发来消息,“要关注一下美国的商品关税,(特朗普)对越南下手了,不出意外是加征46%,查看一下我们的商品是否在内”。
张俊驰是个“厂二代”,他和父亲在越南经营着1300平方米的工厂,年收入约2000万元。他们2004年在东莞建厂,做包装材料的生意,是当年东莞的主流产业趋势。2018年,他们面向的家具制造客户受到关税影响,纷纷选择迁移越南。为了留住客户群,他们也跟随迁移到越南,方便就地供应,降低关税成本。
他没想到,时隔八年后,关税潮再次袭来。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越南加征46%的关税,加税幅度排名第四,仅次于柬埔寨(49%)、老挝(48%)和马达加斯加(47%)。
越南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重要一站,过去几年间,大量中国制造业公司赴越南投资建厂。据越南计划投资部数据,目前中国在越投资项目累计4032个,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在对越投资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六。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在看到新闻之前,张俊驰完全没有感知到任何预兆,过去八年里,他在越南的对美外贸业务从未受到关税影响。4月3日当天,他的微信群、朋友圈里立刻充斥了各种关税相关消息。他也第一时间和身边的同行、客户交流。他在越南平阳省的一个工业区,附近都是中国企业。在越南的中国老板们聚集在一个微信群里,张俊驰看到一些苦干多年的老板们实际的“恐慌”,一些老板担心多年苦干将付之东流;有人抱怨,自己才刚来越南两个月,怎么就遇到了这种事;还有人调侃,因为关税来到这里,现在也要因为关税收拾铺盖走人。
当时,张俊驰有一货柜的货计划于4月中旬发往美国,他有些担心,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发货。他去询问客户,得到的反馈是等到4月9日再看,客户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客户明确表示不会取消订单,让他们照常生产。
张俊驰心里很清楚,如果46%的加征关税真的实施,他的产品绝无可能大幅降价出售。目前工厂的利润空间只能接受2%-5%的降价幅度,再多降就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了。剩下的成本只能转移给客户,“最终还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不过,张俊驰感觉,越南的中国老板们整体反应还比较“淡定”,大家普遍认为,特朗普的风格独特,各种言论和政策经常发生变化,老板们不太敢立刻做生产调整。工厂的生产和交货都会提前排期,一旦调整,交货期至少会延后半个月。“如果过几天又突然取消关税,那我们现在的调整可能会变成过度反应”。
越南时间4月3日上午,越南政府常务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就关税事件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随即致函美国驻越商务代表建议,暂缓加征关税以协商解决方案,并建议尽快安排与美国相关部门通话。当天,越南政府总理颁发决定,成立由副总理裴青山为首的“加强合作、主动应对美国经贸政策调整”工作组。
越南政府提出零关税的建议时,张俊驰感觉看到了一线转机,他选择保持乐观的观望状态。
4月4日下午,政府副总理胡德福与输美企业及相关协会举行座谈,听取企业建议,推动解决出口障碍,促进美国在越项目落地,并研究调整部分美国进口商品税率。
4月4日晚,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与特朗普通话。苏林表示,越南愿与美国协商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降至零,同时建议美方对越南商品给予同等待遇,继续扩大从美国进口越南有需求的商品,并为美国企业加大对越投资创造条件。
这期间,张俊驰询问了工厂里的越南员工,越南员工们情绪都很稳定,他们对于越南政府谈判的智慧很有信心,认为可能的结果是越南对于制造业的原材料来源占比会有更严格的要求,且可以正常和美国进行贸易往来。
4月6日,白宫高级顾问纳瓦罗回应说,即使越南将关税降至零,也不足以让美国让步。
越南时间4月9日,张俊驰和周边工厂仍在观望。张俊驰觉得“挺古怪”,他听说关税政策是4月9日正式执行,但他没有收到具体执行信息。
担忧很快告一段落,当地时间4月9日,特朗普撤回大部分高额关税,对除中国外的国家关税征收实施90天的暂停期。特朗普对外表示,暂停关税是因为“他们有点焦虑,有点害怕”。
在4月9日的一场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表示,越南官员主动提出削减对美国苹果、樱桃和乙醇的关税,并在一次会议上带来了一份意向书,列出了他们愿意做出的改变。他预测谈判将带来“开放的海外市场”,为美国制造业创造一个“良性循环”。
张俊驰松了一口气,他现在认为,他们这样提前在越南布局的工厂们,反而会在这次关税风波中获益。他开始担心那些在国内的同行们,“他们的情况可能会更难一些”。
责编 | 秦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