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向新而行,智慧农业迎智而兴。秋风催稻黄、黍谷渐归仓。眼下,我省川南地区正迎来水稻丰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田成方、渠相连,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在科技加持上,今年水稻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
记者 刘宣祺:我现在在三江新区江南镇的“天府粮仓”,看我旁边的就是“空中哨兵”,这里的无人机巡田技术可以给庄稼做CT!一眼看穿田地里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
眼下,位于宜宾三江新区江南镇的天府粮仓宜宾示范区,阡陌纵横,稻谷飘香。无人机搭载多光谱设备巡航稻田,实时采集数据,图像色块直显作物长势与病虫害情况,精准管田。
现场负责人 范蕴章: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前期规划航线,然后后期就通过无人机自动化巡田生成这样的一个多光谱图像,然后通过图像上面的红色、绿色和那种粉红的色块来区分作物的长势。一个航线一般覆盖400至500亩。整个航线巡田下来,就是十几分钟的样子。
利用无人机技术,十几分钟监测,就能达到以前人工巡田两天的作业量。而且还能精准通过叶片的颜色变化来监测土壤水份,控制肥料含量。科研为农业赋能,品质、产量都更有保障。在南溪大观镇百里冲“天府粮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层层叠叠一片金黄。收割现场,农机手们马力全开,一茬茬水稻被源源不断卷入收割机里。
记者 刘宣祺:我身后这片田地收割机,已经开始收割工作了。这个收割机它会按照预定路径收割,最大程度降低稻桩碾压率,下一步我们的再生稻就可以足苗丰产了。
宜宾市农科院水稻研所 李恒进:今年我们百里冲“天府粮仓”理论亩产能达850公斤,增产50%以上。主要技术是通过中稻+再生稻预留机收行和全程机械化。通过预留机收行减少收割中稻时对稻桩的碾压,增加再生芽的出芽率以增加再生稻的产量。
宜宾市南溪区农林牧渔科技推广站站长 赵勇:在水稻收购完毕后,将全域种植我们的油菜,实行我们的水旱轮作。这一个方面可以减少我们的病虫害,提高我们耕地的利用率。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经济效益。
在泸州,200多万亩水稻也进入成熟期,收割现场一派繁忙:收割机高效完成割稻、脱粒等工序,再生稻蓄留同步推进,为全年丰收再加码。今年,合江县白米镇壬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田水稻亩产达到了800公斤。无人机每趟能载重40至60公斤,配备智能避障系统,并可精准对接田埂上的货车,减少粮食落地损耗。让科技新农具成为水稻丰收季的主角。
泸州市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 周锋:已有10万余亩水稻完成收割,预计在20天内全县水稻基本完成收割任务,预计蓄留再生稻面积53万亩,产量8.3万吨,产值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