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港股,重大调整!后市如何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16:30:00    

港股市场于8月29日迎来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恒生指数以25077.62点平稳收盘。

从全月来看,三大指数整体表现较好,均录得月线四连阳。恒生指数月涨1.23%,国企指数涨0.73%,恒生科技指数单月上涨4.06%,连续4个月收高。

当前,港股市场中期业绩进入密集披露期。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共有277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期分红方案(包括派发特别股息),以基准股本估算,拟分红总额超3800亿港元。业绩稳健是港股公司派发“红包”的底气所在。已有超千家港股公司亮出半年度“成绩单”,其中近六成业绩好于去年同期。展望后市,多家券商机构仍持相对乐观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港股市场将调整多个指数成分股。近期,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指数季度检讨结果,恒生指数成分股数量将由85只增至88只,加入中国电信、京东物流、泡泡玛特。另外,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等均有重大调整,所有变动将于9月5日(星期五)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星期一)起生效。

新消费,大爆发

潮玩盲盒、黄金珠宝、量贩零食……今年以来,一场由新消费引领的资本狂欢正在港股市场上演。其中,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3家港股新消费企业股价齐创新高,被市场冠以港股“新消费三姐妹”的称号,并带动A股、港股消费板块集体上行。

泡泡玛特近日披露的中期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13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204.4%;其中毛绒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76.2%,占总收入比重升至44.2%,一跃成为第一大品类。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将泡泡玛特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28%至34%。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分别实现对股权持有人的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76亿元,升目标价至350港元。

华泰证券也分析,看好公司作为潮玩IP一站式平台的拓品类、拓IP成长动能,乐园、饰品、甜品等创新业务正多点开花,影视动画等内容布局有望助力公司IP全球影响力再上新台阶。维持2025年—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值为102亿元、152亿元、19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8月20日在业绩会上还表示,今年营收300亿元很轻松,且近期还将发布迷你版LABUBU,相信会成为超级爆款。这一消息也持续拉高市场预期。【此前报道:LABUBU新品又爆了!】

老铺黄金也交出了亮眼答卷,财报显示,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调整净利润达23.5亿元,同比增长291%。

老铺黄金在财报中称,在报告期内收入及毛利增加主要是源于该集团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的市场显著优势,带来线上线下店铺整体营收的大幅增长及该集团产品的持续优化、推新迭代,支持了线上线下营收的持续增长。

8月27日,蜜雪集团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蜜雪集团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蜜雪集团在财报中称,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供应链能力提升、品牌IP建设及门店运营的持续优化。

今年蜜雪集团门店规模再创新高。截至上半年,全球门店数增至53014家,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门店网络覆盖中国及12个海外国家。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达到27804家,占内地门店比例达到57.6%,较去年同期新增5707家门店。

为何新消费企业能实现高增长?业内人士解读称,泡泡玛特与老铺黄金的核心优势在于抓住新消费“精准分层”趋势:前者通过IP全球化策略适配不同区域文化需求,后者以高端黄金饰品切入细分市场,二者均避开同质化竞争,这种“小切口、深运营”的模式,正是新消费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综合来看,经过中报业绩验证后,港股新消费板块有望重获资金青睐。尤其是经过6月中旬以来的震荡调整,板块估值也有所回落。海通国际跟踪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可选消费子板块中,大多估值仍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值。

含AI量,被看好

在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含AI量”成了衡量投资机遇的重要指标

华夏基金分析,恒生科技之所以能成为港股“急先锋”,或许源于其较为独特的成分股构成。首先是芯片半导体阵容强大:恒生科技囊括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制造龙头,还有ASMPT这个封装龙头,三者合计权重占比达8.65%;其次,智能驾驶龙头齐聚,恒生科技成分股中比亚迪股份、“蔚小理”、地平线机器人、舜宇光学科技都是智驾产业链上的龙头公司,合计权重占比达16.4%(算上小米集团,合计权重占比达23.71%)。

此外,创新药同样有不错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达118.7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幅达61.02%,均大幅跑赢主要大盘指数。

△数据源自Wind,统计时间截至8月21日。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综合来看,创新药走强主要是行业基本面改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情绪修复等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认为,从产业周期角度看,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从“烧钱投入期”向“收获兑现期”的关键转换。经过前几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产品管线布局,头部企业的创新成果开始密集上市,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多家头部企业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重要转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从中长期来看,港股创新药仍有较好的上行空间。主要原因是,当前创新药公司尤其是港股的优质创新药公司,从整体来看,估值仍在合理范围内,还未出现明显高估的情况,在反应BD预期估值提升后,后续核心管线将在海外推进,参与分享全球创新药价值的兑现仍值得期待。

展望后市,招商证券表示,目前,港股中报盈利向好,业绩预喜率创三年来新高,“新经济”含量更高的港股盈利或先于A股持续改善。

东吴海外策略团队继续看好AI科技、红利股、创新药机会。其认为,一是全球AI叙事进一步强化,中国科技叙事也有所提振,港股科技互联网龙头估值仍有修复空间;二是险资还在继续增配成为红利资产的“压舱石”,香港资金成本较低,红利股配置价值凸显;三是美联储降息利好利率敏感型的医药行业,从产业角度来看,9月会有新的催化剂。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称,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开启,港股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港股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此外,尽管港股已经连续多月上涨,但整体估值仍然偏低,长期配置性价比仍较高。在内地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在9月开启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可继续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哑铃”策略。

中国资产被外资持续看多。近期,多家国际投行表示看好中国发展机遇,将中国资产评级由中性上调至超配。同时,多家外资公募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产。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回暖势头日益显现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看多中国资产逐渐成为外资机构的共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Wind数据、中国新闻网、证券日报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