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湖南】
(中国绿色时报)
又是一年植树季。辽阔的三湘大地上,人们纷纷响应义务植树号召,带上铁锹、扛起树苗、提着水桶,走向山野,种下一株株桂花、银杏、红枫、油茶、楠木等,共赴绿色之约。
2025年是湖南省实施“十四五”生态建设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全省高度重视义务植树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
共赴绿色之约
放眼全省,各行各业都积极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共赴绿色之约。
湖南省领导和来自长株潭的党政干部、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们齐聚长株潭绿心义务植树点,以实际行动为美丽湖南增绿添彩。省军区组织驻湘部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省教育部门将国土绿化美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育。省财政部门争取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全民义务植树、国土绿化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省工会号召组织全省职工积极参与义务植树。
“青年林”“巾帼林”“先锋林”“劳模林”等主题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自2月下旬以来,2000余名妇女挥锹培土,累计栽种桂花、山茶、紫薇等乡土树种5000余株。芷江县自2021年启动“巾帼林”建设,至今已累计建立示范林12处,带动全县妇女义务植树3万余株。在宁乡市,一片片整齐的“志愿林”为荒山峻岭披上绿装。连日来,全市29个百姓林长办、林小青分队积极响应义务植树号召,组织属地志愿者开展植树造林活动3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800余人,种植各种苗木4000余株。
除传统实地造林外,尽责形式还包括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等八大类。在湖南,八大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株洲市自2022年起,将3月12日植树节拓展为持续整月的植树月,将单一的植树活动升级为认种、认养、认建“三认”活动。目前,累计有1014家企事业单位、近13万市民热情参与“三认”活动,认种树木3.6万棵,为株洲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6.6万平方米。
市民捐资助力国土绿化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公益活动“我在主席家乡养棵树”已收到捐款156万元。公益项目“我为常德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献份力”目前收到捐款24.6万元。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12日20时,全省居民累计捐赠296.8万元用于支持国土绿化。“湖南全民义务植树网”公布的捐赠数额还在持续增加。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湖南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崀山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将对进入景区的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含国土绿化荣誉证书)持有人享受“一次门票半价优惠”。湖南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永州市金洞国有林场、宜章县溶家洞国有林场、芷江县五郎溪国有林场对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含国土绿化荣誉证书)持有人提供参与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活动优先服务。
共植美丽湖南
在这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中,湖南各地立足实际,将义务植树和林相改造、森林质量提升、森林防火等相结合,不断深化拓展国土绿化的内涵和意义。
在长沙市天心区长沙生态动物园植树点周边,6.67公顷林相改造与义务植树同步实施。据悉,此处林相改造按间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原则,清除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灌木,适当补植乡土优质树种,提升森林景观,将建成可穿行的开放型休闲森林。
在湘南的嘉禾国家森林公园,干部职工们在三百蹬片区黄泥坳果园补种了600株红豆杉树苗。“去年栽种的树苗有部分未成活,今年我们通过补植红豆杉将这里的林相进行改造。”公园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将通过森林景观提升将此处打造为供市民休闲的景点。
在郴州安仁县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党政机关干部和志愿者、社团组织将3000余株木荷树苗栽种在生物防火隔离带。目前,全县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带131公里,完成率为森林防火基础能力提升“两年行动”任务的160%。
在新邵县的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人们在景区道路两旁种植1500株紫薇、栾树、垂柳、银杏、碧桃等乔灌木。“这些苗木都兼具生态适应性与观赏性,通过规模化布局,将进一步提升景区道路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休闲空间。”新邵县林业局造林绿化股负责人吕雄峰介绍。今年,新邵县将义务植树活动与增植补绿行动结合开展,县林业局提前进行摸底排查,对辖区内老化、倒伏、死亡苗木的点位和数量进行核查统计,详细记录绿地受损情况,综合考量区域功能、周边环境等因素,精心制定了个性化补绿复绿规划。
共建“绿色银行”
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在三湘四水间铺展开的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中,人们期待收获的不仅仅是“万点绿”,更期待以辛勤的劳作换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湖南是我国油茶大省。在义务植树中,油茶苗木备受青睐。在湘中娄底双峰县,永丰街道组织干部群众栽种了1500余株优质油茶树苗,预计3年后进入丰产期,平均每公顷收益近7.5万元。在“中国油茶之乡”祁阳市,茅竹镇三家村通过义务植树,种植油茶幼苗面积12.67公顷、共5000株。
除油茶之外,其他经济树种也备受欢迎。在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铭新村,村民们在排灌沟渠旁栽种挺拔的枳壳树。从2023年开始,铭新村将沟渠路旁土地全部收回,统一种上枳壳、香泡等经济林木,极大改善农村环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铭新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洁介绍:“我们村现在共栽种1700多棵枳壳树,今年还计划栽种800棵,到2026年可望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
无患子是常德石门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个春天,人们在夹山镇邵福寺村栽种1000多株无患子树苗。排列整齐的新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让人不禁遐想果实满枝头的丰收景象。截至目前,全县无患子种植面积0.79万公顷、产值近亿元,基本形成了集种苗繁育、原料种植、精深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义务植树活动为三湘大地增添新绿,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从领导干部到居民群体、从城市到乡村,全民参与的义务植树活动正在书写绿色湖南新篇章。
本文来自【绿色湖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