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精准嵌入桥体,横卧于温州洞头峡海域的“钢铁巨龙”——洞头峡跨海特大桥成功合龙。这座全长3790米、主跨248米的独塔斜拉桥,以135米高的主塔直插云霄,宛如一张拉满的弓弦,串联起霓屿岛与北岙街道,为瓯洞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接下来,该项目将开启附属工程施工,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
洞头峡跨海特大桥项目是《浙江省省道干线公路网调整意见》中规划211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黑牛湾港区的重要集疏运通道,也是S211安吉至洞头公路洞头霓屿至北岙段工程的控制性与重难点工程,起点位于霓屿岛同心村,终点位于北岙街道白迭。2022年4月起,项目正式破土动工,由中交二公局承建,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为浙江省跨径最大的独塔组合梁斜拉桥。
洞头峡跨海特大桥。苏巧将摄
站在望海楼极目远眺,洞头峡跨海特大桥白色桥身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海上长龙”的壮美。建设过程中,面对“钻孔深度大、墩高跨大、索塔超高、生态敏感、台风频发”等五大施工“拦路虎”,项目团队是如何攻克的?据悉,针对洞头峡海域地质复杂问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双机接力成孔”工艺,先用泵吸反循环钻机钻进至90m,再用气举反循环钻机钻进至136m。主墩承台施工时,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钢板桩及钢模板双重围护结构,形成双重防水屏障,成功抵御潮水侵袭。
大桥最引人注目的,是非对称斜拉桥设计,如此特殊的结构如何保持受力平衡?“常见斜拉桥左右对称,但我们用杠杆原理‘四两拨千斤’。”项目技术负责人蔡田解释,通过增加边跨钢箱梁重量,让仅有单侧主跨的桥体稳如泰山,248米的最大主跨又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渔船、货船的通行,还比传统双塔结构节省40%成本。大桥还采用了大量程弹性支座,如同给大桥装上“缓冲垫”,能有效分散车辆冲击力,延长桥梁寿命。
对于洞头居民及市民游客而言,大桥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项目负责人贺金龙介绍,原先霓屿布袋岙到北岙白迭要途经330国道、洞头峡跨海大桥、环岛公路等沿途近20公里,如今两点之间距离仅五公里多,车程将从20分钟缩至5分钟,洞头城区至龙湾机场通行时间也将从45分钟减至30分钟。
据悉,接下来,项目还将开展桥面沥青摊铺、护栏安装、智能照明系统调试等工序,并开展同心大桥、布袋岙大桥建设工作。洞头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桥通车后,将形成洞头区连接温州市区“半小时交通圈”,激活洞头西部海岸带旅游资源,助力临港经济、海洋旅游等产业腾飞,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再添新引擎。(黄文盈、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