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奇闻
编辑/天下奇闻
---前言---
合肥正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纲
在"紧"与"扩"的辩证中探路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轴串联量子产业生态圈,巢湖治理引入藻水分离船,
轨道交通网托起千万级人口都市——这座"科里科气"的城市正重塑发展新版图。
《大湖名城"紧"字诀:合肥城市发展新思路》
合肥这份国土空间规划主打"紧凑集约"新思路,像包河区老城改造项目,硬是把闲置厂房改造成双创园区,土地利用率直接拉满。
规划数据显示,到2035年常住人口要破1300万,城镇化率超88%。
这可不是简单摊大饼,轨道交通三期已开建8条线,未来从滨湖新区到新桥机场,通勤时间能压到1小时内。
咱老百姓最关心的学区房问题,政务区试点"15分钟生活圈",家门口就能搞定上学买菜。
"一核四心九副"的布局像在下产业围棋,高新区量子大道聚集了本源、国盾等20多家企业,形成全球罕见的量子产业"扎堆效应"。
经开区的蔚来工厂,去年产能冲到了24万辆,带动周边建起30家配套企业。
更绝的是运河新城规划,把京东方、长鑫存储这些"大块头"串成产业链,去年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飙到56%。
巢湖治理这事儿,合肥人可都盯着呢。
最新启用的藻类分离船,每天能处理2万吨蓝藻。
环湖建起的10公里生态湿地,不仅净化水质,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规划里提到的"零碳示范区"落地滨湖,光伏路面、智慧路灯这些黑科技已开始试点。
庐江县的茶农老张说:"现在茶园装上了环境监测仪,茶叶品质上去,价格翻了一番。"
交通这块要搞大事,新合肥西站明年底投用后,高铁班次能增加40%。
地铁S1线串起四大枢纽,以后赶飞机就像坐公交。
医疗方面,复旦儿科医院安徽院区刚开诊,瑶海区老钢厂改造的文创园,保留了老合肥的工业记忆。
包河区的小龙虾夜市完成升级,既留住了烟火气,又解决了脏乱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