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树文明新风尚 让清明更清朗——看甘肃省各地移风易俗新变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02:00    

原标题:树文明新风尚 让清明更清朗——看甘肃省各地移风易俗新变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薛砚 金奉乾 王煜宇 彭雯

近年来,甘肃省各地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新风尚渐成风气。清明节前夕,本报记者分赴部分县区,走访各地结合实际推出生态安葬、绿色祭祀的新举措、新办法。

健全机制统筹推进

3月28日上午,皋兰县“我们的节日·绿色清明·礼敬生活”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水阜镇砂岗村孝善文化实践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群众代表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村民们领取祭扫绿丝带和鲜花,围绕“移风易俗,咱们村怎么做”话题各抒己见。

“过去办丧事讲究排场,加重村民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能因为过度劳累伤害身体。”水阜镇水阜村红白事“总管”王华千坦言,“现在,各村红白理事会都号召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皋兰县采用“约束+引导+带动”机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全县38个行政村健全红白理事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推选产生红白理事会成员292人,完善章程,细化标准和流程,引导群众践行文明理念。

为努力实现移风易俗有人管、常态抓,皋兰县注重发挥农村关键人群作用,通过开展婚丧信息收集、提前介入、上门劝导等方式,号召群众缩减白事天数,把酒席改为农家饭,推行“白事禁酒”,力促治丧流程简化并保持庄重。

惠民利民减轻负担

“殡仪服务中心里殡仪用品一应俱全,能满足丧事基本需求”“所有商品严格按照市场价售卖”……说起惠民殡葬政策带来的变化,民勤县逝者家属这样评价道。

“刚来那天,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不同种类的服务,还告诉我们怎样更省钱。我们选择了全包式服务,茶水、保温桶、小桌子等都提供,省心又省力。”逝者家属李光顺说。

民勤县殡仪服务中心是民勤县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设有吊唁祭祀区、后勤保障区、餐饮服务区、殡仪用品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中心自运营以来,以“一站式”的个性化、专业化“暖心”服务,办好每一位逝者家属的“伤心”事。

“我们加强常规殡葬服务管理,规范殡葬收费行为,在每个吊唁厅都摆放了瞻仰台、电子火盆、电子蜡烛等,还安装了大屏幕。”民勤县殡葬管理所所长谢彦仁说。

民勤县近年来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扎实推进殡葬领域改革,以“减项降费优服务”为切入口,实现群众“受利享惠”。

夯实基础完善设施

前不久,位于靖远县东湾镇的双泉公墓生态节地安葬墓区建设项目通过验收,3300余个新建墓穴投放使用。

据了解,靖远县双泉公墓自2009年建成以来,使用已有十余年。2021年,靖远县积极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习,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开启了双泉公墓生态节地安葬墓区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推进。

“我们加大城乡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双泉公墓二期工程建设步伐,同时积极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全力做好殡葬服务管理,强化设施和服务保障,提高殡葬应急保障能力,为全县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靖远县民政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赵学智说。

为了让“身后事”成为百姓放心事,近年来,靖远县持续提升殡葬服务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靖远县殡仪馆1座,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各1座,殡仪服务站1个。

此外,靖远县还积极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所需经费,全面运用殡葬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基本殡葬信息数据库,有效推进“身后一件事一次办”。

强化宣传倡导文明

每年临近清明,两当县张家乡返乡祭祀的村民明显增多。

为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应对返乡人员集中祭祀带来的防火压力,今年,张家乡提前布局,在各进山要道设立严密卡口,全力保障山林安全,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连日来,张家乡各防火卡点值守人员提前到岗,严格检查进山人员携带物品,从源头杜绝火种隐患。值守点特设便民服务台,摆放着祭祀专用菊花,工作人员在对往来车辆进行火源排查登记、详细了解祭祀地点后,会将鲜花郑重递至村民手中,同步讲解文明祭扫政策。

这种“鲜花换火种”的温情举措,既赢得返乡祭祖群众的理解支持,更彰显两当县推进移风易俗的治理智慧。

近年来,两当县全面营造节俭、绿色、安全、文明的祭扫氛围,今年更是在普及文明祭祀知识,倡导鲜花祭祀、网络祭祀、植树祭祀等方面下足功夫。

两当县民政局副局长李乔贵介绍:“今年,两当县提前部署,联合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乡镇,通过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和线下卡口宣传、入户走访的方式,宣传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以及消防安全知识,倡导大家采用鲜花祭扫、网络追忆、委托祭扫等绿色环保方式缅怀逝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