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俊娴
今天(2025年4月2日)是世界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不仅彰显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注,更预示着我们将共同努力,从“救助”转向“赋能”。让我们看到社会对这群特殊伙伴的温暖承诺。
夜空中每颗星星都有不同的光芒,100个孤独症孩子可能有100种不同的特质。他们或许不擅长用语言交流,但画笔下的彩虹、指尖跃动的音符,都是他们与世界的对话方式。由此,我们以践行了6年的“一万个太阳”艺术公益项目为样本,特别专访了“一万个太阳”艺术+公益发起人、“一万个太阳”公益创作院院长陆一飞,探讨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为特殊群体带去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探索艺术助残、艺术就业的可持续模式。
2024 浙江省残障人士艺术双年展现场
记者:陆老师,您好!“一万个太阳”公益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年。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最初是什么触动了您发起这个项目?
陆一飞:其实这个项目的缘起,源于我2019年第一次走进一所残障特殊学校的经历。当我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的画作纯净、自然,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这种原生状态正是艺术家们苦苦追求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孤独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才华需要被激发和培育。于是,“一万个太阳”应运而生,我们希望用艺术点亮他们的心灯,同时通过公益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
陈致鉴 浙江省杭州市 汉画像石——爱吃鱼的西王母 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这些石刻 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它们不仅是研究中国汉代历 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早期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王母是汉画像石中经常出现的神话人物,她被视为掌管长生不老、生育和灾疫的女神。 艺术家陈致鉴在看了汉画像石上的西王母之后,特意为这位女神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衣服, 并给了她一条喜气的鱼。
记者:项目的核心理念是“艺术点亮心灯,公益完善你我”。您是如何通过艺术和公益的结合,实践这一理念的?
陆一飞:我们通过三个维度来实现这个理念。首先是个体赋能,我们开设了“心性艺术公益课堂”,邀请艺术、公益、特教领域的专家,通过系统性艺术培训启发特殊群体的心智,推动艺术疗愈纳入中国特教体系。其次是文化再生,我们以良渚、汉画、敦煌、三星堆等文明符号为创作母题,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孤独症艺术家作品数据库,并出版了《文明的心光》《传真》等系列画集,让“中国太阳”成为国际传播的文化符号。最后是社会共融,我们发起了浙江省残障人士艺术展评及双年展,携手良渚博物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机构,举办百余场公益展览,触达百万观众,探索艺术助残、艺术就业的可持续模式。
《太阳鸟》 黄太阳 浙江省杭州市
记者:您提到“心性艺术理论”,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一理论在项目中的具体实践?
陆一飞:心性艺术理论是我们项目的核心之一。2019年,我们启动了“回到敦煌”计划,带领孤独症艺术家走进莫高窟壁画,并在敦煌画院开启全国孤独症艺术画展及巡展。2024年,我们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空中大厅展出了《文明的心光——一万个太阳中国孤独症艺术家作品展》,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的赞誉,称其为“超越语言的文明共鸣”。通过这些实践,我们形成了“在地创作—全球巡展—数字存档”的闭环新公益范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丰收的喜悦》 齐志祥 浙江省台州市
记者: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挑战?
陆一飞: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社会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个群体。孤独症孩子的世界与常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独特,很多人对他们的才华和潜力缺乏认知。我们通过持续的艺术展览、公益活动和媒体宣传,逐步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价值。此外,我们与国际品牌合作推出公益联名产品,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藏品,为残障人士艺术就业提供新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马蒂斯的猫》 吴煜婷 浙江省杭州市
记者:您提到“一万个太阳”不仅帮助了特殊群体,也让参与者从中受益。能否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故事?
陆一飞:确实如此。艺术助残实际上是双向的:一方面帮助残障人士,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受益。在一次全国巡展中,我们设置了一堵20米长的红墙,邀请普通人与残障人群一同作画。那一刻,大家不分彼此,只有心和心的交融。很多参与者告诉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和纯粹。艺术不仅点亮了特殊群体的心灯,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真善美的桥梁。
陈致鉴 十二生肖系列 油画
陈致鉴 十二生肖系列 油画
陈致鉴 十二生肖系列 油画
陈致鉴 十二生肖系列 油画
陈致鉴 十二生肖系列 油画
记者:在公益美术馆中,刚满18岁的陈致鉴的作品尤为引观者注目。能否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陆一飞:陈致鉴是我们项目中的一位重要的成员。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就被他独特的艺术天赋所吸引。经过几年的培养,他的艺术水平突飞猛进,生活上也越来越自信。如今,他不仅创作了一整套十二生肖画集,作品还被馆藏并制成文创产品。陈致鉴的成长让我更加坚定了通过艺术帮助孩子们实现就业的信念。他的故事也激励了更多家庭和志愿者加入我们的项目。
《虎》 张家豪 浙江省杭州市
记者:未来,“一万个太阳”有什么新的计划和愿景?
陆一飞: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深化“艺术+公益”的模式,推动更多国际化的文化对话。我们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更多展览,让“中国太阳”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探索艺术助残的可持续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尊严。我们相信,当艺术与善意交融,便能照见一个更温暖的世界。
《虎》 张淑琴 浙江省杭州市
《虎》 刘欣芸 浙江省杭州市
《虎》 金喆 浙江省杭州市
记者:非常感谢您今天的分享,也祝愿“一万个太阳”在未来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陆一飞:谢谢!我们也会继续努力,让艺术的光芒温暖更多人的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