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王立萍)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牙膏泡沫里混着血丝,咬一口苹果竟留下红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可能暗藏口腔健康隐患。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主任、主任医师朱丽雷提醒,牙龈出血绝非简单的“上火”,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牙龈出血就像是一个口腔“警报器”,它在告诉你——牙龈可能出问题了。如初级警报,刷牙/咬苹果时牙龈出血;中级警报,持续性口臭,漱口水治标不治本;红色警报,牙齿松动移位,咬合无力;严重警报,牙龈退缩露出“黑三角”,牙齿变长。
牙龈出血的原因多样,如刷牙方式不正确或者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使用过硬的牙刷,可能刺激牙龈并导致出血;慢性的牙龈炎症或牙周病,是最常见的牙龈出血原因;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急性白血病等,在口内可能会表现为长期的牙龈出血等症状。
朱丽雷表示,认清治疗上的认知误区很重要。如“上火”理论的误区,首先,很多人以为牙龈肿痛、出血就是“上火”。吃清火药、凉茶又难以缓解症状,本质其实是局部炎症反应,单纯清热去火可暂时压制症状,却放任了牙结石“岩浆库”持续作乱。其次,靠消炎药来“隔靴搔痒”。普通消炎药很难穿透牙结石形成的屏障,无法彻底清除结石下的细菌。更要注意的是,乱用药物会暂时掩盖疾病进展的真实信号、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还会出现胃肠道菌群失衡;口内细菌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支撑牙齿的牙槽骨,等发现时已经出现牙齿松动等问题。因此,抗生素的服用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科学治疗牙周病很重要。先进行龈上洁治,利用超声波洁牙机以每秒25000次的振动频率,粉碎牙结石;清洁完肉眼可见的大块牙石,让长期被刺激的牙龈得到逐渐缓解。随后进行龈下刮治,医生会用不同型号的刮治器深入牙周袋,细致刮除根面结石。至此,进行完整的牙周治疗后,牙龈炎症会得到明显的控制,但需注意定期复诊。
预防牙龈出血,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认真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2至3分钟,确保清洁牙齿的各个面。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洁牙,每半年或一年去医院洁牙一次,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朱丽雷提醒,牙龈出血就像汽车报警灯,及时“检修”才能避免“大修”。若牙龈反复长期出血,建议尽早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