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三难”建好社区服务设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7:09:00    

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事。相关试点城市通过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功能设施和适配服务,把优质普惠公共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

笔者调研发现,有的试点城市在政策落地的实践过程中一度面临“三难”。一是审批许可难。城市老城区房屋因房屋产权证、规划许可证等关键性产权登记资料缺失造成审批许可手续无法办理。二是存量空间利用难。城市老城区普遍存在物业管理不善,产权移交情况复杂等问题,导致存量空间的摸排利用存在阻碍。三是可持续运营难。社区惠民服务设施一般具有建设规模小、业态利润率低等特点,实现可持续运营面临挑战。面对这些难题,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有效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

针对审批许可难,政府部门需形成合力,多管齐下破解难题。一是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充分挖掘以往成功案例经验做法,提炼出具有通用性的流程范式与技术方法,少走弯路。二是分级、分类、批量报审,组织专业力量对片区内老旧存量空间进行清查,将同级、同类项目整体打包报审,进而提高效率。三是成立跨部门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固化工作成果,为项目审批落地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四川省南充市成立市级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专班,通过开展定期评估督导,及时发现并总结成员单位的创新性、特色性、前瞻性做法,结合定期召开的跨部门“计划调度会”,有效推动解决项目难点问题。

针对存量空间利用难,辖区内多方力量应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挖掘存量空间。一是街道办事处可结合日常精细化管理工作,精准定位辖区内服务设施短板,动态掌握各类潜在可利用存量空间。二是长期扎根基层的责任规划师等专业人才应积极为物业权利人提供专业服务,助其挖掘存量空间价值。三是辖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改造事务,共同推动社区存量空间的高效利用。比如,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办事处通过日常工作了解辖区内设施短板及居民实际需求,在社区规划师的专业支撑下主动作为,取得了区级机关及辖区居民的有力支持,引入市属国企资源,有效推动辖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针对可持续运营难,运营主体应遵循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坚持市场化运营。一是因地制宜找准盈利模式,以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为核心谋划业态。二是循序渐进形成规模效应,注重培育专业稳定的供应链及运营团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益。三是成立项目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比如,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既服务居民又服务游客的特色社区嵌入式项目,通过结合景区特点建立盈利模式并规范化、制度化地引入运营主体,实现了居民受益、商家微利、财政省钱的共赢局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赵 坤 李世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