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晏阳初》以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为原型,旨在让观众铭记这位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4月23日晚,由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秦渊编剧、刘毅导演、李天鑫作曲,雷云、蒋淑梅、李雨洁、杨娜等主演的川剧《晏阳初》,将作为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演出剧目,在巴中上演。演出前夕,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分享了该剧的创作故事。
《晏阳初》剧照
《晏阳初》根据四川作家苗勇创作的同名长篇传记文学改编,该剧以晏阳初先生扎根乡村70年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改造建设的壮阔历程为主线,通过“天问”“劝学”“种子”“迎新”“回家”“守心”“哭瓷”“定魂”等篇章,运用回忆、倒叙等手法,展现时代风云与人性光辉。
《晏阳初》剧照
“晏阳初先生在平民教育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遗忘这样一位伟人。致敬先贤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呼唤正能量的回归。”陈智林希望以寓教于乐的川剧表达、契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叙事手法,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又富含人文情怀的时代楷模形象,以此引发现代观众的共情、共鸣。
《晏阳初》剧照
此前的排演座谈会,该剧编剧秦渊曾分享过创作《晏阳初》的原因:“为什么写晏阳初?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革实验,无论其规模之宏大、历史之长久、计划之周详、组织之严密、参与教育和农业专业人员之众多,以及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所取得的成效,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他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人类关切,犹如一个星座,在茫茫海宇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他不仅属于巴中、四川、中国,更是世界的晏阳初,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依然需要晏阳初和晏阳初精神。”
《晏阳初》剧照
“写晏阳初要写他什么,是我们要解决、要深挖的问题,包括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辉煌成就以及他主题思想的厚重感。”该剧导演刘毅透露,在风格定位上,《晏阳初》确定为正剧风格,同时融入四川人特有的诙谐幽默与喜剧特色,避免单调说教,力求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角色塑造方面,刘毅要求深挖晏阳初的平凡之处,用平民化语言塑造伟大人物形象,同时避免将剧目演变成先进人物事迹陈述。
《晏阳初》剧照
“演什么人物就要学什么人物,演员的意志要随着你饰演的人物的精神、思想走。”陈智林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晏阳初》的演员们都很年轻,其中不乏00后。“排演过程中,演员们也得到了真正的磨砺与锤炼。对角色的精雕细琢,也是对自我人生的深度打磨,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传达那份独特的情怀。”
剧中“晏阳初”的扮演者、四川省川剧院青年演员雷云坦言:“对角色的了解越深入,越发感受到他的伟大。他在乡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贡献卓著,值得我们年轻人深入认识并学习他的精神。” 据悉,此次巴中首演之后,《晏阳初》还将在成都等地上演,喜欢川剧的观众不妨走进剧场,感受川剧与历史人物碰撞出的精神力量。
图据四川省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