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关集镇全景(吴以红 摄)
在武陵山脉的褶皱间,巴东县野三关正以“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从民宿集群到特色农业,从文旅融合到全域发展,这座曾藏于深山的小镇,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激活“美丽经济”,让传统乡村变身康养旅游胜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之路。
民宿经济崛起:返乡创业点燃乡村活力
野三关镇铁厂荒社区的康辉琼,是野三关产业转型浪潮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她陷入困境,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渡过难关。
2018年,随着湖北源梦集团投资落地,野三关高山硒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启动,嗅到商机的康辉琼毅然返乡。“当年大家帮我度过寒冬,如今家乡发展的春风来了,我必须回来出份力。”康辉琼说。
不胖小厨馆
从最初经营工作餐起步,到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不胖小厨馆”,康辉琼用热情的服务和地道的土家美食赢得了游客的口碑。
“一楼招待客人,二楼做民宿,三楼自住,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服务游客。”康辉琼介绍,在政府组织的民宿经营培训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打造特色客房、提升服务品质。如今,她的民宿旺季一房难求,年收入超过50万元。
在野三关镇政府的引导下,铁厂荒社区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目前,社区民宿已增至48家,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0个、临时用工120余人次,带动周边居民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民宿经营者黄庆感慨道。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更成为展示土家文化的窗口,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巴东的民族风情。
油菜花海经济:农旅融合绘就金色画卷
在野三关镇木龙垭村,千亩油菜花海成为旅游新名片。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次第绽放,与青山、梯田、民居相映成趣,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打卡木龙垭村油菜花海
“以前种油菜就是为了收菜籽,现在成了‘摇钱树’。”木龙垭村村民谭立军笑着说。
近年来,木龙垭村立足资源优势,将油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油菜花海+”产业模式。村里统一规划种植区域,开发油菜花海观光、摄影写生、农事体验等项目。
“今年油菜花盛开期间,每天游客超过2000人,村里的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军介绍。
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木龙垭村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村里修建了观景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出行。此外,还设置了观景台、拍照打卡点等设施,方便游客欣赏花海美景。
据了解,今年木龙垭村通过发展油菜种植和乡村旅游,为村民带来了近60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500元。
“我们希望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看到美丽的油菜花,还能体验到乡村的风土人情,留下美好的回忆。”张爱军说。
全域旅游升级:三产融合打造发展新格局
野三关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得益于多产业协同发力的全域旅游模式。
除了民宿和油菜花海,当地还依托富硒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旅游商品;开发土家摆手舞、撒叶儿嗬等民俗文化项目,丰富旅游体验;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森林花海玻璃观景台赏景
“我们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野三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种植、加工、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增收。同时,政府出台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对民宿、农家乐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星级评定,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如今的野三关,春赏油菜花海,夏避高山酷暑,秋品硒都美食,冬享土家年味,形成了四季皆可游的全季旅游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野三关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旅游产业链,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开发康养度假项目,让野三关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野三关镇相关负责人展望未来。
从曾经的偏远乡镇到如今的旅游胜地,野三关的蜕变之路,是产业振兴赋能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民宿经济点亮乡村夜晚,油菜花海铺就致富道路,全域旅游激活发展动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黄森林)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