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证书与奖章交到徐建华手中时,这位和林格尔县委宣传部干部的笑容格外质朴——于他而言,这份国家级荣誉,不过是“做了件该做的事”,却为一位14岁少年点燃了重生的希望。
徐建华的“生命接力”,始于一次偶然却坚定的选择。2021年献血时,他初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得知这像献血一样安全,便当即留下血样,成为一名入库志愿者。2022年3月,当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没有丝毫犹豫;为了以最佳状态捐献,有跑步习惯的他更格外注意调理身体,生怕耽误哪怕一天。
4个小时的采集、24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生命火种”被紧急送往北京某医院,缓缓输入14岁患者体内。这不仅让徐建华成为和林格尔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捐献可怕”的误解:“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我特别有成就感。”
这份对生命的敬畏,早已融入徐建华的日常。今年40岁的他,是拥有17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从2007年在部队开启第一次无偿献血起,便坚持了整整18年,累计献血量达2600毫升。“只要条件允许,就想多帮一点”,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坚守。
如今,徐建华的荣誉簿上,“青城好人”“学雷锋标兵”“最美退役军人”“内蒙古军区北疆卫士”等称号熠熠生辉,第十一届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呼和浩特市见义勇为先进积极分子等荣誉也接连而至。但对他来说,最珍贵的“勋章”,永远是那句“患者重获新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点滴行动诠释“平凡英雄”的意义。徐建华以热血为笔,写下关于爱与勇气的答案——原来一束微光,真的能照亮他人的整个未来。
丨来源:阴山夜话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