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江干热河谷特有的极小种群物种,文山兜兰曾因人为滥采滥掘而濒临灭绝。近日,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成功将人工精心培育的文山兜兰幼苗移植到其原生境,这一举措标志着玉溪元江在极小种群植物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作人员移植文山兜兰
开屏新闻记者随科研人员携带500余株文山兜兰幼苗,前往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的文山兜兰原生境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幼苗,细致清理根部泥土,随后按照科学规划的种植间距,人工栽种的方式把幼苗定植于原生境地的林下石灰岩周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据林草专家介绍,此次为保护区内首次开展的文山兜兰野外回归活动。
林草专家教授移植文山兜兰的方法
“我们这次选了两个地点,回归文山兜兰幼苗1000余株,现在又带了500余株到这里,回归的幼苗必须在原生境地,因为非原生境地不容易存活,通过人工的野外回归,文山兜兰的种群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物种得以保存下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副站长温韩东介绍。
工作人员为文山兜兰野外回归做准备工作
文山兜兰为中国特有的兰科兜兰属原生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及贵州的红河流域、南盘江及北盘江流域。玉溪境内主要分布在新平县、元江县等地。其植株小巧,花瓣较厚,花大奇特而雅致,色彩比较庄重,带有不规则斑点或条纹。花期通常在每年的4至5月之间。属兰花中的上品,观赏性极强,深受大家的喜爱。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等级,被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列为120个极小种群物种之一。
保护区内4至5月开花时的野生文山兜兰
“元江干热河谷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些特有的和濒危的物种,现在看到的这一片文山兜兰,它也属于极小种群,因为它的生境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很苛刻,所以它分布的范围非常狭窄。”温韩东说。
原生境地里野生的文山兜兰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与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共同申请了云南省极小种群保护项目。在项目支持下,工作人员多次开展文山兜兰的野外调查,初步掌握了其在元江的分布情况。调查中,工作人员在采集了文山兜兰的种子和少量植株样本,并实施了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实验,成功培育出大量文山兜兰幼苗,为后续的野外回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培后获取的幼苗
“通过了解文山兜兰在元江的生境、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它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采集它的种子,然后通过和科研公司合作,种子萌发,组培获取幼苗,最后再将幼苗拿回来,在文山兜兰的原生境地进行回归。”温韩东表示。
工作人员移植文山兜兰
近年来,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通过积极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了保护体系,加大对极小种群植物的保护力度。随着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元江的生物多样性将更加丰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野外回归后的文山兜兰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许应辉说:“下一步,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派护林员定期监测文山兜兰的生长情况和种群扩大的情况,加强保护,进一步扩大它的种群数量。”
原生境地里野生的文山兜兰群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通讯员 王瑾 何磊 李瑞祺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