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兰州青年爱上花钱“买快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32:00    

原标题:兰州青年爱上花钱“买快乐”解压玩具、盲盒、“谷子”受热捧 情绪消费成为年轻人的开心密码

年轻人在挑选“谷子”

捏捏乐玩具摆在C位

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把玩挂在背包上的“捏捏乐”玩偶:堆满文件的工位上,“摸鱼”侍弄一会儿“放轻松”的青松绿植;连轴加班开会后,摘一个“禁止蕉绿”的香蕉摆台充饥……这些年轻人中有没有你的身影呢?

内卷与焦虑广泛渗透于职场、学业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当前,一些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解压玩具正受到年轻人青睐,情绪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近日,记者走访兰州多家商场和店铺发现,不少商家瞄准这一潮流,纷纷推出各种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让兰州青年爱上“买快乐”。那么,这些商家有哪些新玩法呢?情绪消费的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1 年轻人愿意花钱买开心

走进安宁区吾悦广场的一家店铺,其中一排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解压玩具“捏捏乐”,标签上用醒目的字体写着“新品上新 解压神器”。它们色彩鲜艳、造型各异,有今年大热的影视角色哪吒、敖丙,仿真包子,草莓饭团,可爱的小黄鸭、小奶龙等等,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这些解压玩具特别受欢迎,来买的多是附近上学的大学生或者年轻上班族,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店里销量最好的就是‘捏捏乐’玩具。”店长介绍。

近年来大火的盲盒、“谷子”也是情绪消费的排头兵。兰州中心的某盲盒专卖店内,排列着各种盲盒玩偶。盲盒商品通过神秘感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和满足感,盲盒玩家们也通过线上交流群、互换群结交有共同话题的圈内人,以获得认同感,“谷子”则是漫画、游戏等衍生的周边产品。店长范女士介绍,海报、徽章、亚克力摆台等“谷子”都是热销款,年轻人通过收藏“谷子”来表达对虚拟角色的喜爱,也是一种情感寄托。

另外,一些带有情绪抚慰文字的商品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选择。在城关区一家玩具店内,印有“停止精神内耗”“问题不大”“深呼吸、不生气”等标语的手机壳和马克杯被摆在显眼的位置上,让人忍俊不禁。

靳女士拿着“都是小事”的马克杯正准备付款,面对记者采访她笑着说:“我喜欢收藏马克杯,这款杯子上的字精准地戳中了我的心。现在,年轻人普遍生活压力大,让人不由得精神紧绷。这款杯子上的字可以提醒我放松片刻,把生活中的烦恼都当作小事来看,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买这款杯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满足。”

不少顾客表示,花小钱买快乐很划算,可以为平凡生活增添乐趣。

2 不同年龄段群体情绪消费有差异

从年龄结构来看,这种情绪消费以“90后”、“00后”群体为主,他们爱好相同又有差异。“90后”群体因消费能力较高,对于情绪消费的支出更偏向于花费更高的演唱会、明星周边等项目,更是催生出狂热的“饭圈文化”。出于对偶像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粉丝团体,关注偶像的一切动态,购买海报、灯牌等应援物品,组织各种应援支持活动。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和崇拜是情绪消费的主要动力,他们通过消费行为来表达支持,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除了粉丝经济,萌宠经济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安宁区某猫咖店内,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正与猫咪亲密互动。店内不同品种大大小小的猫咪共有十几只,非常亲人,算得上是十分合格的“疗愈师”。在美团平台上,店家推出了家庭套餐、亲子套餐、单人套餐等个性化情绪消费方案,价格几十元至一百多元不等。喜欢养猫的李女士说:“压力大的时候经常来这里撸猫,感觉一下子心情就会好很多。”

“00后”群体的情绪消费则集中在二次元文化、“谷子”、盲盒等领域,普遍有单价低的特点。“我喜欢柯南和偶像梦幻季主题的‘谷子’,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购买徽章、卡片这样的小物件就能获得极大的情绪价值。而且买‘谷子’就像是二次元的线下聚会活动,不用说话就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属性,是年轻人新的交友体验。”上班族小孙说。

3 商家推出新玩法 打造主题活动营造情绪氛围

“五一”假期,兰州一家商场举办了一场以咖啡为主题的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打卡。集市上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让人不由得心情放松。不少商家的咖啡杯细节满满,带有“加油上岸”“莫蕉绿”“若有心事多喝美式”等标语的咖啡杯尤其受欢迎。在集市一隅,老师带着游客开展“咖啡冥想”、学习咖啡拉花,咖啡不再只是提神饮品,而成为情绪消费的全新载体。年轻人将咖啡戏称为“社交货币”或是“情绪解药”,可以说,一杯咖啡承载着人们对放松、愉悦的情感寄托,也让咖啡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

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店内,记者看到有趣的一幕。“给我来份中辣的麻辣烫。”“请问您需要什么口感呢?软烂一点还是爽脆一点?”得到答复后,店员认真地将顾客选定的蔬菜造型的毛绒玩具捆扎起来,打开锅盖,放入“水”中焯一下,再煞有介事地撒上不存在的调味品。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可爱有趣。不少年轻人表示:“除了这里,谁还拿我当小孩儿啊!”这种有趣的售卖模式让不少年轻人“上头”,一问一答间,让人仿佛回到了儿时“过家家”的场景,“大童”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童趣。

4 情绪消费类商品销售额逐年增长 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从多家店铺了解到的数据,也印证了情绪消费的火爆。解压玩具等情绪消费类的商品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消费群体九成以上为年轻人。在淘宝平台上,记者随机搜索情绪消费类商品,网页上的销量数据也相当可观。除却实体类商品,一部分虚拟商品也广受欢迎。“陪伴说话/树洞/倾诉安慰服务”售价7元,销量达到10万+,“爱因斯坦的大脑”售价0.1元,当月销量已达到2万+……购买者在评论区纷纷表示:“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希望科三一把过!”“考的都会,预祝我上岸成功。”……年轻人在玩抽象的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趋势的新变化。在新东部市场从事多年玩具批发的苏女士告诉记者,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从注重实用转向注重个人情感的需求,更加重视商品的情绪价值,愿意为了让自己开心而买单,情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几年,这种把件、挂件销量较好,尤其是解压玩具深受年轻人喜爱。

心理专家: 缘自情感驱动 还需理性引导

对于情绪消费经济的火爆,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罗成认为:“情感驱动是根本原因,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仅解决温饱的基础需求,而是更关注于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情绪消费的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需求,顺应了市场供求关系,为消费者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罗成也提醒广大消费者,情绪消费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是仍需警惕。“某些商家可能会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过度营销,导致盲目消费。”同时,他也建议商家要注重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不为宣泄而宣泄,要理性引导消费者正确释放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情绪消费的持续走高,为兰州的消费市场注入新鲜活力,无论是解压玩具,还是虚拟服务,都体现出市场对需求的积极反应和对情感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同时,任何一种经济模式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的,在迎头奋进的时候也需规避风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情绪消费模式,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见习记者 赵玉芳 文/图

相关文章